高二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达标练习题-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达标练习题

高二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达标练习题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6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高二历史第3课,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堂达标】

1.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解析:选C。理学强调的理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理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故C项错误。

2.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文天详的这种气节与理学中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的品质相符,可得出理学是当时的思想主流。

3.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

A.老庄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孔孟之道

解析:选C。本题以世人熟知的禅宗理论考查宋明理学,作答本题时要求对宋明理学主张有清晰地把握,同时对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区别能有正确地认识。题干阐述的佛教理论、讲求领悟,自身认识到罪恶,才能放下屠刀,这与王阳明心学要求的致良知是一致的。

4.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解析:选A。王阳明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的斗志。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2: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备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2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解析:通过阅读材料1,得出问题中的目的就是材料中的为,把这三个为解释出来即可;第(2)问的解答抓住材料2中的目的词即可。

答案:(1)目的: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的太平盛世。

(2)追求:通过把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规范、等级制度与天理结合起来,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和神圣性,从而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解析:选C。题中四段历程分别为春秋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明时期。

2.右图是僧人、道士和儒者在少林寺同台打坐,在别处实为少见,意味深长。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A.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

B.这体现了三 教并立

C.这体现了三教合归儒

D.这体现了佛教的独尊

解析:选B。本题属于图片型材料选择题,需要认真观察图片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图片材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儒者、道士、僧人三者并坐在一起,由此可知他们是并立的。而这种局面开始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把天理人性 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实质考查程朱理学思想对儒学的新发展。 A、B、C三项分别为董仲舒、荀子与孟子的思想。D项是程朱理学的显著特点。

4.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取其()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唯物主义 D.佛道教义

解析:选B。理学主要是将天理与伦理道德 联系起来,因此,是对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的神圣化。解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属于客观唯心论的范畴。

5.右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云根书院,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C项是民主思想,B项是王阳明的观点,A项是陆九渊的观点。朱熹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理的作用,理就是三纲五常。

6.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廉、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选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他还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7.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

A.理学的集大成者 B.心学的集大成者

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 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理解能力。以阳明山的来历为切入点考查王阳明的思想成就,独具特色,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 成者,其他三项均与之不符。

8.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

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②注重气节与品德

③发奋立志 ④敬畏天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宋明理学是唯心主义哲学,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也有许多精华部分值得今天借鉴,如①②③所 述,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都 有积 极作用。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 ;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

材料2: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 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材料3:王守仁: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2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材料3主要阐述了王守仁的什么观点?

(4)材料1对材料2、3有何影响?

解析:第(1)问应依据材料概括 三教合一;第(2)问应紧扣朱熹格物致知作答;第(3)问注意从材料3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王守仁致良知的观点;第(4)问应归纳理学的形成。

答案:(1)三教合一。

(2)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

(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

(4)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高二历史第3课,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大家能够快乐学习。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关丽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丁文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琪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广东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明志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周谊

中考历史周年热点探析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30课 综合探究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与“高二历史第3课宋明理学达标练习题”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