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整理-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4届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整理

2014届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整理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7-11

【摘要】高二是两极分化的重要阶段,大家要把握好这个阶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历史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

第Ⅰ卷 (本卷共计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2.《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

3.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4.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5.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短期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6.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②条约规定: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

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

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

7. 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B . C. D.

8.读右图漫画,下列阐释错误的是

A.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D.美国为经济全球化背负沉重负担

9.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的依据包括

①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 ②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③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 ④不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A.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1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2.天的四季,就如同君主的喜怒哀乐;日蚀、地震、水灾、火灾、动植物的反常,都成为上天对国君的警告。使自然界的相生、相胜,与人间的伦理政治结合。这套体系称为:

A、克己复礼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感应 D、经世致用

13.右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儒学家朱熹的画像。下列关于他的评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B. 他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

C.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D. 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

14.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先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16.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17.他曾说“我象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认识你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A.Plato B.Aristoteles C.Socrates D.Protagoras

18.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寓意是亚里士多德

A.坚持真理,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19.《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就是虔诚信仰上帝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20.“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信仰即可得救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主张因行称义

2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2.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康德 C.洛克 D.伏尔泰

23.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24.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医学著作是

①《黄帝内经》 ②《伤寒杂病论》 ③《本草纲目》 ④《齐民要术》 ⑤《石氏星表》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⑤

25.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正确的是

A.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楷书→篆书→隶书

C.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 D.篆书→甲骨文→隶书→楷书

26.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27.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28.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29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B.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

C.文人画是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D.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

30.文人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鹳鱼石斧图》 C.《墨梅图》 D.《步辇图》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班别:_____姓名:_______座号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100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

时 期 演 变

1870—1914年间的

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

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l5—1945年间的前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

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

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

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

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

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

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

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

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

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材料来源: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回答:

(1)19世纪下半叶,英镑之所以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有利条件是什么?(4分)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3分)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李贽(1527——1602年),出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②是明末杰出的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李贽的进步思想首先表现在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认为,千百年来③“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④这就是说,人们对是非的评论,本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人的评论,也没有固定的结论,是非如同岁月一样,日夜不停地发展变化,而衡量的标准也应该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变化。他提出了⑤“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还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曾说⑥“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说生产,力田者便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⑦“商贾亦何可鄙之有?”⑧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哪些属于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请写出序号。(6分)

(2)结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分析李贽思想出现的原因。(4分)

35.(10分)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二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4分)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3分)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他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倾向。”

————《论法的精神》

材料2: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材料1中《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谁?(1分)为避免专权,捍卫公民的自由,作者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2分)有何进步意义?(2分)

(2)材料2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3分)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比文艺复兴运动有了什么显著的发展?(2分)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邢晓伟

少年派:文科班主任真是绝了!让中考状元跪着上他的历史课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真题解析5

螺蛳历史

2019中考历史复习小技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国级优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利森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雄图霸业:商鞅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雷管斌

中考历史时间轴

与“2014届高二历史期中试题整理”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