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专题训练(带答案)-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年四川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专题训练(带答案)

2016年四川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专题训练(带答案)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6-21

古代农业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整理的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专题训练,请大家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厦门高一检测)右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

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分析选项,故选D。

答案:D

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由题干中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答案:D

3.(2014扬州高一检测)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A.夏商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铁锛,即铁农具,而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此墓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4.(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答案:C

5.(2014高一滨州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解析:表格内容既有农业工具的革新,又有水利工程、农业节气的完善,这些都是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中国古代农业重视这些技术的总结和应用,说明这一时期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答案:D

6.(2014商丘高一检测)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说明了()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代田法的普及

C.一年两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材料一岁两熟描述的是耕作制度。而A、B两项是耕作技术,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C

7.(2014河北学业水平测试)《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A.合作经营 B.集体劳作

C.重农抑商 D.自给自足

解析: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和纺织桑麻;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触而能充足的生活。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D

8.《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关于家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而豕是指猪,故材料体现出了家畜饲养业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史实可知其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A9.(2014长沙高一检测)中国的汉字充满时代的气息,具有时代的特征。右图这个字不能得出的时代信息是()

A.耒为主要农具

B.实行井田制

C.小农经济为主

D.属于农耕文明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左边耒右边井,所反映的是井田制下的耕种情况,无法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征。故选C项。

答案:C

10.(2014通州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宗法制的解体

C.铁器牛耕的使用 D.社会人口的增加

解析: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指的是生产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关系范畴,而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工具。因此本题中推动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使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更能真实地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1)牛耕技术。

(2)材料三。观点:农民长年累月劳累,生活困顿;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②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③优越的自然环境;④稳定的社会环境。

12.下列诗句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

《春日田园杂兴》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秋日田园杂兴》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宋]范成大

注:钟: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斛: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糠核指米麦的粗屑。这句说的是农民每年收入两钟粮,就得忍痛输献一斛,只能把剩下的糠皮给孩子吃。

请回答:

(1)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是一种怎样的情况?

(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一句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一句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生活?

(4)据你看来,作者写作此诗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很高,采用稻麦轮作。

(2)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3)虽然农民日夜劳作,异常辛苦,但在封建剥削之下,仍不得温饱,生活十分艰难。

(4)反映农业技术水平低,农民生活困苦,希望进行政治改革,关注民生的重民情怀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2019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第50集 天津市高考历史三年本科录取排名

粤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22课 综合探究《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邵长波

螺蛳历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董晓英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真题解析5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国级优课

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多样化,题型灵活多变该怎么作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高振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晓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胡蝶

与“2016年四川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发达的古代农业专题训练(带答案)”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