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复习指导-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5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2015高考历史复习指导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6-20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它是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关键时刻,是千千万万莘莘学子十多年寒窗苦读生涯最后的收获季节。以下是一篇高考历史复习指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一、注重主干知识的跨度与深度,形成专题知识网络和认知规律

就历史学科来说,主干知识就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史可将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前期可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作为主体内容;中国近代史后期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现代史可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如何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为主体内容;世界近代史可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作为主体内容;世界现代史可将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作为主体内容。

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跨度是指它形成、确立、巩固、强化、灭亡的过程,深度是指用历史的、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及阐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析它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可见,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

二、关注学术观念,构建新观念专题

文科综合考试命题人员大多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的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

近代化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上工业化进程,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如2007年文综全国卷Ⅰ第16题,此题考查清末新军的主要特点,新军是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仿效近代西方军制编练的,是近代化在军事方面的表现。如对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考查,2008年全国卷Ⅱ第13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第15题考查中国近代化运动中革命派和维新派对于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和目标的根本分歧,第22题考查韩国民主体制确立的经济基础。对经济工业化进程的考查,2008年全国卷Ⅰ第14题考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第19题考查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在二轮专题复习中要重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强调友好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如2007年文综全国卷Ⅱ中第40题对玉米在世界的传播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考查,体现了从物质文明考查全球史观的视角。2008年文综全国卷Ⅰ37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体现了从政治文明交往的角度考查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2007年全国卷Ⅰ第40题关于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问题,迁都原因之一是燕京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明程度较高,影响之一是促进民族融合,加快社会文明和多民族发展进程,问题的设计及参考答案都体现了以文明史视角考查、阐释历史这一特点。例如2008年全国卷Ⅰ第20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全国卷Ⅱ第23题考查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的研究方法,第37题考查工业革命后中国封建文明和英国工业文明的碰撞。

因此,高三复习中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和理解,要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和不同历史事件的实际,适用最恰当的史学范式来解读,或者用几种不同的范式从多角度来诠释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历史事件,做到既量体裁衣,又不时更新款式,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

三、关注社会现实,构建热点专题

文科综合的命题设计: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充分凸显出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考查的热点问题包括三类:一是时政热点,藏独暴乱和民族团结问题是2008年的时事热点,如果直接出题感觉过于直白,全国卷Ⅰ第39题从土尓扈特部回归祖国入手,把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和民族团结都作为考查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漠西蒙古回归祖国的事实,说明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历史责任。二是周年大事,今年全国卷Ⅰ有两道题涉及周年大事,如选择题第18题考新中国成立问题,明年是建国60周年,所以考查了开国大典这个知识点。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虽然没有直接考改革开放,但却从选官制度的改革这个角度,考查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三是长效热点,历史备考每年都会关注长效热点,如近代化、科技发展观、民主进程、统一国家关系、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等,这些热点在今年考题中也有所反映。

文综考试命题关注热点,关注现实,但不脱离具体知识点,高考命题就是在专题和热点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引起重视,要努力找到与时政热点、社会现实相契合的知识点,要多做这类专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文科综合试卷对于现实热点问题的反映方式。第一,直接涉及现实的热点问题。这样的呈现或考查方式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并不常见,或者说迄今的文综试题中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此类题目。因为历史学科的知识对象主要不是现时的,而是过去的。至多在中国的当代历史和世界的当代历史部分有少量的可能直接反映现实问题的内容。第二,考查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背景或者历史上的相同领域的事件、过程。这应该说是历史学科考查现实热点问题的典型呈现方式。第三,以现实的热点问题为着眼点,联想到一些历史问题或历史现象。

四、利用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考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近年来各地的试题,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及要求为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考查全面,考核能力要求层次性强。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新情景,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试题的选拔性。调动和运用知识中的识记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在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呈现多种能力综合考查的趋势。在二轮专题试题训练中,我们要精做各地高考试题和各地统考试题,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总结出应对各种能力的方法和规律。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即将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相关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重组,在专题重组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能力的突破。本文结合近两年全国卷文科综合试卷中考查的试题为例,对二轮专题复习策略进行探讨。

以上是由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复习指导,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李晓慧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郑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实录视频-周如萍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关丽娜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曹卿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忽必烈改制》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国级优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张文文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安淑琴

与“2015高考历史复习指导”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