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建议
历史是,也本应是爱国主义的基石,是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爱,而不是充斥于胸而束之高阁的那种爱国主义。小编准备了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建议,希望你喜欢。
一、阐释教材,着重加强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教学。
为适应高考历史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要求,第一轮复习应从微观入手,基本按章节顺序把教材划分成若干单元进行教学,在注重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知识的同时,着重应帮助学生认识和揭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构建知识的有序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历史知识体系。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点及面,构筑章节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在教学中,为突破和深化教材重点、难点,以这些点为核心,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纳入其知识结构中,形成一个知识链或知识面,然后引导学生寻求各知识链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章节内部纷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成反映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单元复习,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所谓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它揭示了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教学教程中,可把教材内容按时序和历史不同阶段特点划分成若干个单元。中国古代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五个阶段共七个单元;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划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北洋军阀的统治等几个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按四个时期划为四个单元;中国现代史可按四个时期划为四个单元;世界近代史可划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几个单元;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战后革命时期、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30年代大危机时期、二战时期和二战后的世界等几个单元进行复习。
单元复习不是章节知识的简单重复,应重在揭示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复习时,可按基本史实历史概念知识体系阶段特征的内容结构,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在对基本史实进行微观分析后,再从宏观上进行系统综合,把单元知识平面的广度、垂直深度和理论高度有机统一起来,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规律性,形成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归纳概括这一特定阶段历史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向,提示历史的阶段特征。
单元复习还应注意分析提示单元与单元之间、各历史阶段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某一历史阶段特征纳入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动态考察和把握,保持历史教学的连续性,使历史阶段特征成为通向历史规律的阶梯。
第三,以纵横联系法构筑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
历史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是构成知识结构的纽带。在教学中,以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为基点,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对其前后的同质问题加以分析或把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阶段加以分析,这就是纵向联系分析法。例如,分析戊戍变法运动,可以联系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分析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同时可把它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揭示19世纪晚期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通过这种纵横联系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构筑起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能力,学会把历史事件、人物或观点放入特定历史时期的立体框架结构点上认识评价其地位、作用。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可以构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体系,而三者之间又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纵横联系对应构成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通过运用纵横联系分析法教学,学生掌握的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从构建知识体系中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
二、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对高考历史学科能力提出了四项九条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及选拔性考试的特点。1997年高考历史试题进一步突出了这一特点,突出了考查对教材重点内容的理解,着眼于考查为什么、还有什么,纯知识考查越来越淡化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抽象隐性知识。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和试题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而实际上又隐蔽在其中的那种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它既包括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也包括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整个学科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基本的理论观点。这些抽象知识是构成学科能力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如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这些抽象知识,那么学科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如何挖掘教材中抽象的隐性知识呢?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论从史出,透析理论原理。
中学历史教材中隐含着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应以历史知识为依托,通过对基本历史史实进行历史理性分析,阐释出隐含其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具体可以两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从史实中提炼观点。例如,复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①通过分析其爆发原因,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②通过大量史实论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通过分析法国历史上共和制与君主制、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过程说明人类社会是曲折地前进,历史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规律。④通过分析历史意义说明历史现象的普遍联
系性。2、以观点驾驭史实。如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先把本章中所隐含的史学理论,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逐条列出,然后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史实对号入座加以论证,这样使学生做到观点与史实的辩证统一,掌握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第二,对比分析,揭示共性和规律。
许多历史现象存在着不同点和共同点。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加以分析综合,使学生在认识历史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同时,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证和共性规律。例如,通过对比分析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史实,既可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又能揭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共性特征和规律。
三、讲、练、评相结合,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了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即基础知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1995年修订过的高考历史《考试说明》明确地把能力要求规定为四项九条。因此高三历史的第一轮复习必须完成《大纲》和《考纲》规定的任务,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日益重视对历史概念、发展线索、阶段特征和知识结构的考查,与它们联系密切的知识往往就是考试的知识重点。因此第一轮复习教学中,必须精讲这些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掌握各单元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复习、
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思想教育,根据《大纲》的要求,应当渗透到各堂课的历史教学中去,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理论水平。
第二,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完每一章节或单元后,应精选一些思维含量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各类题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进行适量训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一般地训练量为每个单元进行一次限时的书面练习,每讲完一大部分(共五大部分)进行一次测评考试,整个第一轮复习结束后进行一、二次大型综合检测。
第三,及时评讲,启发提高。
对每次书面训练,检测性考试卷及时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轮复习中,讲、练、评要有机结合,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目标,这样扎扎实实地搞好了第一轮复习,就能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好基础,从而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建议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
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
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
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
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
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
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
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
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
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
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
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
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
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
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
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历史答题答题模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期中综合测试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国家的重建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机遇与挑战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期中综合测试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检测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检测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正义的胜利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邪恶的轴心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测试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元朝的统一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检测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两极”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梦想成真的时代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疯狂的战车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答案
华师大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
人教版历史新编基础训练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