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总结-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总结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3-16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小编准备了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宗主督护制制度建设的弊端:

(1)性质: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

西晋末年以后,北方长期战乱,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民族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在,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又称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向坞堡主交纳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拓跋鲜卑缺乏封建统治的经验,按照公社结构认识这些宗族坞堡组织,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建立联合统治,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利用他们代替北魏政府督护地方。魏孝帝元宏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

(2)目的: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

(3)内容:宗主(即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农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

北魏前期征税,由县宰(令)集乡邑三老,计赀定,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如《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另一方面,也由于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此外,北魏临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是很多的,主要也是加到劳动人民头上。所以,九品混通虽有其名,而流弊是严重的。

(4)影响:

①导致赋税制度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②引起两个矛盾的激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发;

阶级矛盾:宗主之下的苞荫户多数没有户籍,是地主的私家人口,所受剥削和奴役极重。可见这种制度只对大地主有好处;对广大农民只有痛苦,没有好处,反而加剧了阶级矛盾的激发;对封建国家说,则只是为巩固初建立的政权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对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调发都极为不利。

民族矛盾:北魏建立初期,还是一个化水平较低,社会发展落后的部族。在进入中原过程中,虽因采纳了一些汉族地主的建议和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而逐渐封建化,但孝帝改革前,北魏尚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期间,长期大规模民族征战的不断取胜形成了北魏贵族集团的民族优越感和歧视其他民族的心态,除了野蛮的屠杀外,还将大量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变为奴隶和杂户(身份低于佃客,略高于奴隶);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从而激化了民族矛盾。同时,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的矛盾,出于政治、经济利益和民族差异的原因,鲜卑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处处压制汉族地主势力;汉族地主虽被纳入统治集团,但并不掌握实权,长期的正统观念使他们在内心又瞧不起鲜卑贵族;鲜卑贵族常因意见不一对汉族地主横加屠杀,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的辅国元老崔浩被杀,除因撰修北魏史书直笔实录得罪当朝统治者外,深层原因还有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这些都使西晋以因五胡内迁产生的民族矛盾严重恶化。民族矛盾的恶化尖锐,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稳固。

2、各地人民起义:陕西 各地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引发了445年陕西关中地区卢水胡盖吴领导的武装起义。关中地区自魏晋以已成为多民族聚居区,这里生活着汉、匈奴、氐、羌、鲜卑、卢水胡各少数民族,西晋时人江统曾说:关中之人百余万口,戎狄居半。北魏征服关中后,对这里的各族人民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盖吴曾领导了一次起义,盖吴,卢水胡人,卢水胡是匈奴别部,因居于卢水而得名。起义爆发后,北魏长安镇副将元纥率军前往镇压,被击败。于是,关中各族人民尽皆响应,起义军扩大到十万余人,北魏关中统治摇摇欲坠。拓跋焘亲自领军征讨,他采取分兵牵制、各个击破的策略,几经周折才将起义镇压。在镇压盖吴起义的过程中,拓跋焘对沿途响应起义的各族人民进行了残酷杀戮,力图以民族高压政策扼杀反抗斗争,暴露了其统治者的本性。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孝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

(三)冯太后和孝帝:

1、冯太后临朝听政:

措施:①颁行班禄制:让官员按官职大小领取俸禄,严惩贪官污吏;

②推行三长制、均田制、租调制等,进一步推进北魏的封建化;

③对孝帝实施系统的汉化教育(冯太后的最大贡献):

【备资料】明冯太后:

冯淑仪(442~490),北魏成帝后。成帝病死,献帝即位。丞相乙浑专权,企图谋反。她组织力量,捕杀乙浑,并临朝听政。献帝被毒杀后,孝帝年幼,再次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专权达25年之久。她主政时已开始了以汉化为中心的社会改革,孝帝第一阶段的改革实际上是在她的主持下展开的,孝帝改革的伟大历史功绩有一半应该归属于这位了不起的巾帼人物。

(更多信息请点击)

作用: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化,并督促孝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使孝帝对汉族化十分敬佩和仰慕,对后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

2、孝帝即位及精通汉化:

拓跋宏(后改姓元) (467-499),北魏孝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献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后献帝又禅位于他,改年号为延兴。时年仅5岁,由冯太后执政。冯太后于490年9月病逝,亲政。在位29年,于南征途中病逝,终年33岁。

魏孝帝四岁即位,掌权的是其祖母冯太后。冯太后出身于汉族,她对孝帝寄予很大希望,对他实施系统的汉化教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冯太后对孝帝管教很严,她要求孝帝身旁的内侍十天内要汇报一次孝帝的表现,不汇报则加以责罚。正是在冯太后的精心培养下,孝帝对汉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老》《庄》,尤精释义。才藻富瞻,好为,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高祖记》)这种孜孜不倦学习汉族先进化的精神,造就了其深厚的化底蕴。通过对汉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化的信念。这对他后推行社会改革影响是深刻的。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30课 综合探究 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课堂教学视频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关丽静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杨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韩素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柳洁琼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走向民主政治》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刁玉玲

2019年北京中考历史卷真题解析(4)

高考历史客观题主观化,主观题多样化,题型灵活多变该怎么作答?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吴琪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安淑琴

与“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