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2015—2016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2015—2016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2-16

多数时候历史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小编准备了20152016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希望你喜欢。

1.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

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

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3.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日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

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

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4.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每九天举行一次至少要求6000位公民参加的雅

典公民大会期间,雅典警卫在街道上巡逻,并用沾了红色粉末的绳子将公民们从市镇广场的最北端护送到集会场所,一旦在集会场所外发现某个公民沾有红色印记,他就会受到惩罚。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了( )

A.高频政治活动导致公民逃离 B.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

C.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5.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

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洋务企业近代化因素增多

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

6.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

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7.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

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8.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

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9.1984年,邓小平对《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这次经济体

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写出来也很不容易通过,会被看作异端。这反映了当时( )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重大转移 B.改革的市场取向已渐趋明朗

C.科学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传统观念开始受到强烈震撼

10.《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

由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美国的两党制 B.法国的共和制

1

C.英国的议会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11.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

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A.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B.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12.右图是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

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

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图1和图2,提取两项19世纪有关广东地区和英国的相

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单位:人)

图一 图二

2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15分)

.(25分)

(1)特点:体现封建国家重视农业的思想;以立法加强环保;受儒家礼仪文化、天人合一思

想的影响;设置专门官职加强管理;根据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从内地到边疆都推行环境保护政策;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10分)

(2)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联系加

强;全球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突出;西方各国政府主导力量的加强;90年代以来新

经济的出现;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民间环保运动的推动;(共12分)

启示:社会各阶层都要认识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应继承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生态保护的理念。(3分)

41.(12分)

信息1:图一 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增多;

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

原因: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入侵,国内局势动荡;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

变化等。(4分)

信息2: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多,从事农业的在减少。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

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机器的使用把相当多的劳动力从直

3

接生产中排挤出来,为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4分)

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启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4分)

等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英国重视结果平等 B.斯大林时期强调了机会均等

C.今天美国体现了机会均等和结果平等的调和 D.科举制度重视的是结果平等

33.下面是1795年出版的法国作家孔多塞所写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一书目录摘要:

第四个时代 人类精神在希腊的进步 下迄亚历山大世纪各种科学分类的时期第七个时代 科学在西方的复兴 从科学最初的进步下迄印刷术的发明 第八个时代 从印刷术的发明下迄科学与哲学挣脱了权威的束缚的时期。这表明作者认为

A.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自己 B.科学技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C.东西方文明相互交流不断融合 D.历史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

34.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

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由此得出结论

A.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B.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35.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

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间喜剧》是该类文学的代表作 B.这类文学在英国的代表是雪莱

C.中国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具有类似的文学手法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

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二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9分)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观点3分) 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公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3分)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观点3分) 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3分)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观点3分) 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史论结合,言之有理,按等次可给1思维层次较高,整体表述规范,条理清楚,按等次给13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6分)

(2)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9分)

2014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三)

24.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下列有利于解决此问题的主张是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B.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5.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这一记载表明

A.草市发展为镇级行政区 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 D.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

26.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

C.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27.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

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 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

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

28.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29.1908年中国政府颁布《结社集会律》规定:(集会、结社)与政治及公事无关者,皆可照常设立,毋庸呈报有关政治者非呈报有案,不得设立。此规定

A.成为中国近代最早涉及民权的法案 B.形式上承认结社集会的合法性

C.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精神 D.使人民完全获得了政治自由

30.

A.一五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二五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六五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八五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31.古希腊喜剧《骑士》中,一位将军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要做政客,惟一的麻烦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微的人。你可千万别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这段话

A.道出了民主政治的真谛 B.体现了古希腊的平等思想

C.表达了对民主制度的不满 D.成为雅典政客的最好描述

32.马克思曾指出: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中的主要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三角贸易 D.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33.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 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技术水平的高低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C.是否有政府支持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

34.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变西欧为其商品市场 B.恢复西欧社会经济

C.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35.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审判》、《城堡》等小说都是写普通人如何处处受着不可知的恶运的任意摆布而无法逃脱。在物质和金钱的支配下,人是那样的可怜,成为物的奴隶,人性被扭曲,写出了现代人的困惑。下列作品与卡夫卡作品属同一风格的是

《自由引导人民》 《等待戈多》 《人间喜剧》 《日出印象》

A B C D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荀子君道》

元世祖忽必烈曾经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叶士奇《草木子》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认为,中国近代国家有四个特点:??(三)尊法律、重制度,而不偏赖人伦道德以为治。(四)扩充人民之参政权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治国的特点。(6分)

答案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的。(3分,只有观点没有说理不给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向中国扩张是其殖民侵略的继续;其贸易带有殖民贸易的特点;鸦片贸易更是罪恶的,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禁烟运动只是其借口。(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47.(1)20世纪前半期,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20世纪后半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升级;20世纪战争频发,集体暴力远超过去。(7分)

(2)有一定的道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惨痛教训;战后和平运动高涨;军事技术变革的制约;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间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和相互制约。(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但世界并不太平,大国战争风险依然存在。(2分)

12.《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

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 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

13.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

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这种制度是指

A.分封制度 B.科举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14.从明代中叶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的大约三个半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股崇实、务

实的社会思潮,过去学术界有的人把它称之为早起启蒙思想,有的人把它称之为经世致用思潮,近几年则通称之为明清实学思潮。下列属于这一思潮代表人物的是

A.朱熹 B.沈括 C.顾炎武 D.曹雪芹

15.观察各国禁止进口的中国农产品和植物种类举例表(1934年5月)。(据张一凡《1934年之

我国农产市场》编制)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

A.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受欢迎度下降 B.爱用国货运动打击下各国的态度

C.经济危机之下我国农业生存状况 D.西方向我国倾销商品以应对危机

16.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

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A.民主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民生主义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17.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见右图)反应出其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18.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

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

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

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

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 B.分配关系的调整

C.企业经营权的独立 D.农村改革的支撑

19.城邦国家通过武力征服邻国而向帝国转化在古代世界史上是一个通则。但为什么雅典没有完

成统一希腊民族的大业,转化为一个希腊大帝国,而罗马却完成了帝国大业?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罗马人更具务实性 B.雅典城邦相对弱小

C.罗马文明优于雅典 D.二者所处时代不同

20.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

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

A.议会改革 B.宪法修正案 C.两党竞选 D.扩大过会的权力

21.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

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22.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

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3.有学者指出:

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

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极大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8分)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英总政务者日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ks5u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10分)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客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性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西方近代政治文化是与封建政治文化相对立的文化,也是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宣传和鼓动的新型文化,它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而出现,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发展。西方近代政治文化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设计了政治蓝图。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自由观、民主观和法制观,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已经提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发生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不仅对形成中的西方政治文化进行了检验,而且推动了西方政治文化向前发展。

摘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概括材料中有关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观点,并加以评述。

(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多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40、(25分)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

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2分)

材料二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

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

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4分)

材料三 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

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

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及其影响。(1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从中你获得怎样

的认识?(7分)

41.(12分)下图是清末明初的历史场景

上述现象反映了近代社会变迁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变迁的原因。

40、(25分)

(1)观点:建立民族国家以救亡。(2分)

(2)变化:从强调排满革命、建立汉族国家到主张建设统一的民族国家。(2分)贡献:辛亥革

命结束了专制主义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华民族国家观。(2分)

(3)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

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的增强。(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影响: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

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度;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4)不同:欧洲各国是在其君主的领导下不断强化王权,

建立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促进了其

社会发展;近代中国则是在资产阶级领导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中,努力寻求建立真正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4分)认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力量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民族独立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前提;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3分)

41、(12分)

特点:出现了西方化的趋势;交通、通讯更加便捷;蕴含平等思想;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答出

三点即可得6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先进技术,民主平等思想以及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

式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0152016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三历史寒假作业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高中频道!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寇利俊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汇报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匿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1课《希腊先哲精神的觉醒》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秀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张文文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曹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关丽静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4课《雄图霸业:商鞅变法》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雷管斌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孙泽英

与“2015—2016学年高三历史寒假作业”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指导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