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学习指导 >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含解析)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以下是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
2011年题组
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A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2010年题组(无)
2009年题组
1.(2009重庆文综12)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1.C解答本题的关键词是1901年和清廷,可知是清末新政。
2.(2009上海单科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B.社会保障C.人权D.君主立宪
2.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法西斯主义就是独裁和专制,反法西斯主义就是维护世界民主政治,因此《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都体现了对民主的追求。
2008年题组
1.(2008海南单科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1.C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2.(2008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C.倡导个人崇拜
D.反对帝国主义
2.B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上,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的民族主义指的就是驱除鞑虏,指的是满洲贵族。
2007年题组(无)
1.(2007天津文综21)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1.D由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使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能够卓有成效辅助实施。而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主观题
1.(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答案:(2)异:王韬主 张君民共治,效仿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效仿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2.(2007全国文综Ⅱ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答案要点
(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习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