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下册)
历史告诉我们会有哪些选择,历史以具体而微的事例教导我们不公、无知和寻衅的罪恶,告诉我们一句朴实的鼓励话语或一种简单却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查字典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
① 个体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
③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已生产 ④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3.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屯田制 D、授田制
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
A、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5.《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
A、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 纺织收益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 纺织业已经产生
6.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而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 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C、 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7.自南宋起,江浙地区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政治重心的南移
B、政治重心的南移带来了经济重心南移
C、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D、南方自古以来人才聚集
8.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青瓷、白瓷、青花瓷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9.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 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10.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周朝出现工商食官政策
B、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
C、 宋代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明清时期,农产品尚未进入市场
11.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12.西欧开辟新航路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
A、西欧航海家们都相信地圆学说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商道
C、指南针已在欧洲得到普遍使用 D、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13.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 )
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C、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转运世界各地商品 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14.大海盗德雷克被英国女王授予骑士称号,后官至海军大将。反映了( )
A、英国的海盗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
B、德雷克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国女王对他的尊敬
C、英国是海盗国家,重视海盗
D、英国女王害怕大海盗
15.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16.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1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18.李鸿章说:古今国势,比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国。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 )
A、创立发昌机器厂 B、创立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D、创办开平煤矿
1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
D、洋务企业的诱导
20.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21.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买办资本
22.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 )
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
23.下列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下所带来的客观进步
B、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C、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诞生
D、在近代中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4.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
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25.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铁路运输业 B、轮船运输业 C、航空运输业 D、电报、电讯事业
26.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都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征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2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的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8.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世界市场的作用
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
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29.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的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生产。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商品生产超过了现实生活的需要
B、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C、资本家为了赚取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D、广大民众满足现实生活,不想过多购置消费品
30.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
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
B、美国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31.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制定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32.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 )
A、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
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
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D、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3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的束缚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35.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经济体制改革没有触及所有制形式
②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③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④改革中阻力太大
A、①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
二、解答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为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4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7、矛盾引发激烈的动荡,危机孕育着转机。20世纪20年代的苏俄和30年代的美国都曾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动荡,但两国都进行了改革调整,摆脱了危机和动荡。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苏俄、美国两国的改革和调整分别是指什么?(4分)
(2)两国的改革调整在农业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试概括指出两国改革调整的相同之处有哪些?(6分)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期中历史考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解析 :两极世界的形成(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开创外交新局面
人教版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必备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017: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7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人教版)
2017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重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17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解放战争(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要点解析2017:辛丑条约
2017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甲午战败的原因及影响(人教版)
人教版2017年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解析: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资政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