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练习-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学习园地 >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练习

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练习

查字典历史网 2016-08-18

本文导航 1、首页2、非选择题

【摘要】期中考试临近,大家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的序号抄写在第II卷首的答题表格内。)

1.《 荀子 儒效篇》己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

A.同姓亲族 B.功臣

C.先代贵族后裔 D.姻亲

2.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取名字很讲究,至少要图个吉利,最好还能有助于大贵大富。事实上,一个好名字有时候确实能给人带来好运气。据史书记载,清末甲辰会试年,恰逢北方大旱,殿试结束后,阅卷大臣将前十名的卷子呈上,让慈禧钦定状元。以下四人中,因为名字恰逢其时而最后被幸运地钦点为状元的是( )

A.朱汝珍 B.商衍鎏 C.谭延闯 D.刘春霖

4.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5.图1 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出现于(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7.《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分封制 B.设置刺史 C.设立内阁 D.实行行省制度

8.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部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

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

10.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

A.商朝卜辞 B.孟姜女传说 C.《史记》 D.《孟子》

11.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

12.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3.假如雅典臣民全国人口大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

A、约十六万八千人 B、四万五千人 C、约七万五千人 D、约八万五千人

14.斯巴达面积达8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时约20-30万;古希腊有很多人口不过一两万人的小邦。以上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B.无等级差别,无贵贱之分

C.范围只局限在城市D.实行联邦制

1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 )

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君主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16.以下有关罗马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罗马法是古罗马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统称

B.《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的开端, 《十二铜表法》是对罗马法的总结

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

D.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17.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

A.思想观念的不同 B. 人口数量的不同

C. 地域概念的差别 D.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18.下列关于古希腊的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它们彼此都是独立自治的 ②发展趋势是最终建立统一的帝国

③从统治范围上看,诸侯国比城邦要大的多 ④城邦和诸侯国之间保持着友好的、密切的联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9.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20.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

A.发展经济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科技强国

21.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22.以下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包括首相在内的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B.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议会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

D.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首相

2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 )

A.君主权力受法律制约 B.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议会享有立法权 D.内阁向议会负责

24.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25.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1791年宪法的颁布

C.1875年宪法的颁布 D.《人权宣言》的颁布

26.下列关于19世纪后期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B.议会的权力与英国的相当

C.政府对议会负责 D.皇帝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

A、实 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28.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 ( )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②③均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29.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石头、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 )

A.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D.不妥,三权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0.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阁员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 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C.违背美国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 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本文导航 1、首页2、非选择题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古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更是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二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1)根据材料一的描述,概括其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分)

(2)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请列举四项。(4分)

(3)根据材料回答,《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与地位?(4分)

(4)《十二铜表法》是否体现了人人平等?(1分)列举材料中的具体实例回答。(2分)

32.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请回答: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4分)

材料四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五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英国威廉格莱斯顿

材料六 美国妇女为选举权上街请愿

(3)依据材料四,指出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主要取得了什么权力。该法案的实质是什么?(3分)

(4)材料五中威廉格莱斯顿高度赞赏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依据。既然如此,为什么又会出现材料六中所示的现象?(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J 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4分)

(2)所谓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政府存在哪些弊端?(4分)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5分)

高一期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5:ABDBB 610:ADBCA 1115:CDBAA

1620:BDAAC 2125:ACADC 2630:AAAAB

31、(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

(2)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4分)

(3)作用:法典编纂是平民的胜利,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2分)

地位: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罗马的基本法。(2分)

(4)否,(1分)如第8表中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条中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答出1条给1分,2条给2分)

32、(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3分)

(2)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4分)

(3)权力:立法权。(1分) 实质:用法律的形式限制王权,确保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2分)

(4)依据:1787年宪法规定了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和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2分)

原因:当时宪法存在忽视人民权利,特别是歧视妇女的倾向。(2分)

33.(1)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地域扩展,有权权威的中央政府就会发展为帝制。在美国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13 个州统一起来,又要确保共和制,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4分)

(2)松散的邦联,难以维持国内的政治、经济秩序,难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4分)

(3)组建联邦制国家,确定联邦制原则;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相应的民主原则。(5分)

【总结】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想了解更多有关学习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历史网。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测试

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卷测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人人网 百度贴吧 复制网址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郭秀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电影与电视》课堂教学视频实录-杜金鹏

中考历史时间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王小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堂教学视频实录-韩素荣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课堂教学视频实录-何思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实录视频-邢晓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关丽静

高晓艳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课堂实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课堂教学视频实录-薛敏强

与“高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练习”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园地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