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兴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秦帝国的兴亡》

《秦帝国的兴亡》

查字典历史网 2013-01-10

说课稿

一、本课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秦王扫六合”2、陈胜吴广起义3、秦汉战争(自学内容)。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秦王扫六合”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秦朝的短暂的存亡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教训。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国家兴亡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认识陈胜吴广起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培养学生通过认识秦朝的文物古迹来分析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同时总结秦朝在统治国家中有哪些经验教训。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秦统一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本课重点: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秦兼并六国的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

五、本课难点:

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在各个诸侯国中,最初秦国并不是最强的,但它后来为什么能统一中国,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六、教学方法设计:(展示课件首页)

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课堂的形式。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网络平台,学生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七、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两种能力:第一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的课内思考题来实现:第二是通过识图绘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教学目标 的实现:(结合课件)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一下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的。(展示课件)

1、复习导入 :通过提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并要求在事先准备好的战国形势图上填出七国的名字,然后指出是秦统一了六国,引入新课。

2、“秦王扫六合”,此目内容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这里主要从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完成统一过程、秦朝的建立以及对中国发展的作用四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

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由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讨论的基础上,我可以适时的进行引导。主要原因包括统一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国力以及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抗强秦的进攻等。

完成统一的过程,这个子内容比较简单,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涉及到成语“纸上谈兵”,可以由学生进行讲述或扮演,可以提高兴趣。

秦朝的建立及其疆域范围,我不仅仅是通过老师的演示,而是要求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大概绘制,然后展示评比,可以弥补初一学生历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时增强动手能力。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人民的要求。战争对生产力的破坏是极大的,统一可以是人民安心生产,生活也相对安定。

3、陈胜吴广起义。

首先通过对学生收集的图片“兵马俑”、“万里长城”、“阿房宫”等名胜古迹,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秦朝的赋税沉重徭役繁多,从而最终爆发了历史上第一场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其次起义过程,简单介绍一下“大泽乡起义”以及起义军的路线和最后的失败。涉及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最后总结一下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战争的意义,应着重强调其首创精神。

4、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在教材中属小字内容,只需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双方以及结果即可。在讲述巨鹿之战和楚汉战争时,简介“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来源。

5、练习巩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想一想: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九、板书设计 :

一、“秦王扫六合”

a) 秦统一的历史背景

b) 秦统一的经过和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c)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的原因

(2)简单的经过(公元前209年)

(3)项羽刘邦领导:A、巨鹿之战 B、秦朝的灭亡

三、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1)性质:争夺帝位

(2)结果: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最后,我再说明一下我的课件的设计思想。(结合课件简单说明)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陕西王艳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湖北彭云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鄢嫣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江苏陈秀中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福建韩海琴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四川赵丹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江苏孙佳乐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江苏石洋洋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4课 明朝的统治》黑龙江张琳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新疆刘星

与“《秦帝国的兴亡》”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