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建议_教学设计 - 查字典历史网

当前位置:查字典历史网 >历史教学 >教学设计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建议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建议

查字典历史网 2013-01-10

教材地位分析

《何梅协定》的签订和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是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和国民党妥协卖国嘴脸的暴露。中共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领导推动作用,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由于“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高潮,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国内形势朝着有利抗日的方向发展。

重点分析

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东北和华北,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不作抵抗的政策面前,中国共产党采取坚决抗战的态度。学习这一内容,对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高风亮节及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有重要影响的。

难点分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西安事变发生之后,造成了全国政局复杂化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分析事变引发的政治形势,认为有两种前途,一是由此引发新的内战,全国的抗日力量削弱,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二是由此结束了10年内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抗日大局出发,共产党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也是国共关系根本性的转折点——开始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日。

从具体的分析中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抓到蒋介石又放蒋介石?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讨论清楚以后才能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政策的英明正确,也为后来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伏笔。

重、难点突破方案

1、本课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历史事件。如: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历史事件。

(1)瓦窑堡会议,是中国近代史上党的重要会议,可从名称、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等方面归纳。

(2)“一二·九”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学生爱国运动,可从名称、时间、背景、口号、意义等方面归纳。

(3)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可从名称、时间、有关人物、背景、

事变解决的途径、意义等方面归纳。

2、尽可能地利用电教纪实片、挂图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加上学生所知道的这部分历史知识,教师不断点拨、启发,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例如:通过对本课《华北五省自治示意图》的利用,创设新情境,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语言联系“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原因进行历史的思维。

3、指导学生对课前提示进行分层处理,从课前提示中找出本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部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历史视频

《侵略与反抗》观摩课(人教版历史八年级,顺庆区新复乡小学:罗家玉)

《社会生活的变迁》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杨晓玉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川教版历史八下第9课-徐州市第十三中学-李丽娜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川教版历史八下第8课-江苏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许崇善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孙喜报

《洋务运动》川教版历史八上第5课-重庆鲁能巴蜀中学-王浪花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郭丽芳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下《第2课 抗美援朝》内蒙古武乐

中学历史八上《激荡中国:辛亥革命》说课 北京倪晶(北京市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说课大赛)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下《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安徽许小红

与“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建议”相关文章

热门教学设计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历史教案
历史课件
历史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